0

您的詢問單是空的

Brora與Clynelish間錯綜複雜的歷史,其實大多數人都搞不清。

用最簡單的方式說,就是先有Clynelish,隨著市場需求變大,就在旁邊蓋了另一個蒸餾廠,然而並不是一開始就取名為Brora,在《威士忌全書》中,記載的是Clynelish A和Clynelish B,而在《Malt Madness》記載的則是Clynelish I和Clynelish II。

總之,舊廠在1968年關閉,但隨後艾雷島發生水災,Clynelish所屬集團Distiller's Company Ltd.(DCL, 今帝亞吉歐前身)缺乏足夠的泥煤原酒,無法生產調和式威士忌,因此在1969年將舊廠重啟,並更名為Brora。

Brora與Clynelish的酒標都是以酒廠創辦人史塔福侯爵的家徽作為酒標,其中Clynelish的山貓毛色接近黑色,被酒友們暱稱為小山貓;而Brora酒標上的山貓毛色偏灰,被暱稱為大山貓。

最後由於遇上了1983年威士忌大蕭條時期,導致Brora在同年關閉,因此,Brora與Clynelish實際上真正雙廠同時運行的時期,只有1969-1983這短短的14年而已。

BroraClynelish的差異

由於當初興建新廠(即現在的Clynelish)時,所有設備的型制規格都完全複製未作變更,因此Brora與Clynelish的風味極其相似,唯一的差別主要體現在1969-1983這14年間。

就像前面提到的,舊廠(Brora)重啟是因為缺乏泥煤原酒,因此在此一時期生產的Brora,必須補上這塊產能的不足,使用的是重度煙燻的北高地大麥,這就導致它在1983年關廠後,此一時期生產的Brora威士忌變成絕響,且幾乎無法再複製,真正的喝一瓶少一瓶!